空气能热水器主要向空气要热能,具有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又解决了太阳能热水器依靠阳光采热和安装不便的问题。由于空气能热水器通过介质交换热量进行加热,不需要电加热元件与水接触,太阳能热水厂没有电热水器漏电的危险,也消除了燃气热水器中毒和爆炸的隐患,更没有燃油热水器排放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空气能热水器最大的优点是“节能”。拿具体数据来说:30℃温差热水价格分别为:电热水器1.54分钱/升热水(电价0.42元/度);燃气热水器1分钱/升热水(气2元/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厂热泵热水器是通过大量获取空气中免费热能,消耗的电能仅仅是压缩机用来搬运空气能源所用的能量,因此热效率高达380%-600%,制造相同的热水量,热泵热水器的使用成本只有电热水器的1/4,燃气热水器的1/3。
太阳能热水厂安装:家用多功能热水器通常安装在厨房阳台,出风口通过风管与厨房链接,使得吹出的冷风能直接进入厨房,达到制冷的效果。安装时只需将冷热水口与房屋预留的冷热水链接,通上即可使用,安装非常简便。操作:家用多功能热水器多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器,内有时间设定,定时开关机功能,太阳能热水厂水温设定,通风设定,过热保护等多种智能控制功能。不过大部分功能已由厂家在出厂时就设定好了,直接使用默认值就行了,基本上只需要设定你需要的温度(通常设定在45-50度)就可以使用了
电池片:采用高效率(16.5%以上)的单晶硅太阳能片封装,保证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功率充足。玻璃: 采用低铁钢化绒面玻璃(又称为白玻璃), 太阳能热水厂厚度3.2mm,在太阳电池光谱响应的波长范围内(320-1100nm)透光率达91%以上,对于大于1200 nm的红外光有较高的反射率。此玻璃同时能耐太阳紫外光线的辐射,透光率不下降。EVA:采用加有抗紫外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的厚度为0.78mm的优质EVA膜层作为太阳电池的密封剂和与玻璃、TPT之间的连接剂。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抗老化能力。TPT:太阳电池的背面覆盖物—氟塑料膜为白色,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因此对组件的效率略有提高,并因其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还可降低组件的工作温度,太阳能热水厂也有利于提高组件的效率。当然,此氟塑料膜首先具有太阳电池封装材料所要求的耐老化、耐腐蚀、不透气等基本要求。边框:所采用的铝合金边框具有高强度,抗机械冲击能力强。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
目前国内热水器产品主要有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和空气能热水器。热水器市场仍然以传统的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为主导,太阳能热水厂伴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发展,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催生出如海尔、美的等众多国内知名品牌,也引来A.O.史密斯、西门子、林内、惠而浦等国际大品牌的加盟,推动热水器行业的品质不断提升,太阳能热水厂同时品牌间竞争也愈加激烈。近几年数据显示,电热水器销量排名前三甲的海尔、美的、A.O.史密斯占据将近60%的市场份额,品牌集中度相对较高,其它七个品牌分割30%左右的市场份额。2011年中国燃气热水器市场上,万和、万家乐分别以31.8%和22.1%的关注比例位居品牌排行榜冠亚军,这两家品牌进入市场时间较长,在产品设计、渠道推广等方面有较深厚的积累,关注份额累计超过五成,市场地位突出。
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组成。如输出电源为交流220V或110V,还需要配置逆变器。太阳能发电系统分为离网发电系统与并网发电系统:1、太阳能热水厂离网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器、蓄电池组成,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2、太阳能热水厂并网发电系统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这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并网发电系统有集中式大型并网电站一般都是国家级电站,主要特点是将所发电能直接输送到电网,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但这种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还没有太大发展。而分散式小型并网发电系统,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由于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点,是目 前并网发电的主流。
欧盟从2011年6月开始,利用太阳光线提供的高温能量,以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材料,致力于“太阳能”燃油的研制生产。截止目前,研发团队已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实验室规模的可再生燃油全过程生产,其产品完全符合欧盟的飞机和汽车燃油标准,无需对飞机和汽车发动机进行任何调整改动。太阳能热水厂研制设计的“太阳能”燃油原型机,主要由两大技术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利用集中式太阳光线聚集产生的高温能量,辅之ETH Zürich 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添加剂,在自行设计开发的太阳能高温反应器内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合成气(Syngas),太阳能热水厂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第二部分根据费-托原理(Fischer-Tropsch Principe),将余热的高温合成气转化成可商业化应用于市场的“太阳能”燃油成品。